English

扬长避短保持自有特色

1998-10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张坚强 我有话说

吴立人,1947年1月生,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院长、党委副书记、博士、教授。1968年毕业于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,1972年起在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任教,1980年赴美国塔夫茨大学进修,获博士学位。1992年调至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工作,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,参与研究的国防科研项目多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,1993年起享受特殊政府津帖,1994年被评为船舶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优秀教育工作者,兼任江苏省造船学会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。

今年是我国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,特别是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,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了相当地位的行业院校,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:合作、合并或与地方联合办学,那么这些特色鲜明,并在新中国的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行业院校,在今后的改革中要不要保持自有的特色呢?前不久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院长吴立人教授。

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的黄金水道上,有一座历史名城——镇江,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坐落其中。特殊的地域,使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与“水”结下了不解之缘,她是全国千余所高校中唯一冠有“船舶”二字的大学。她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行业院校的一个缩影。

学院所处的江苏省就拥有285家船舶工业企业,居全国各省市之首,人才需求旺盛;学院隶属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,因此依托船舶工业,首先保证船舶总公司和船舶工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。学院与船舶工业相关各专业、学科密不可分。并曾为中国的造船工业培养了2万多的专门人才,“八五”以来学院共完成各类科研和科技服务500余项,获得省、部级各类成果30多项,创造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吴立人院长从我国船舶工业的话题谈起:纵观世纪之交的世界航运与造船形势,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着一次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,世界船舶市场在未来的15年将出现少有的需求高峰;国内船舶市场需求也相当旺盛,江河湖泊治理对专用工程船舶的的需求增多,保卫海防边疆和海洋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对船舶工业产生新的需求。在看到机遇的同时,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我国船舶工业造船能力还比较小,造船生产结构有待改善,在管理水平、技术水平差距、运行机制等方面,和世界造船强国相比,还有相当的差距。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,处境困难。这对一直以船舶工业为中心的船舶院校来说,不能不产生影响,特别是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可能对相关院校的政策改变、调整,不能不使有关院校再次考虑今后的办学走向和出路。

华东船院是一所中小院校,如果放弃自己多年形成的办学特色,一味仿效重点院校的“大而全”的做法,势必重蹈“邯郸学步”的歧途。用造船人的一句话说:“小舢板焊不成航空母舰”。华东船院40年的发展,已经拥有8个硕士点,15个本科专业,在船舶工业教学科研领域可谓独树一帜。近年船舶相关专业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数之比最高达10:1,今年为6:1,学生就业形势很好。

现在造船业实施的是“区域造船”、“模块造船”等标准,而且我国所造船80%出口国外,所以对船舶工程力学的人来说,不懂机电、动力专业不行,因此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,这样“小院校”会更好地适应我国造船业“大”的需要。吴院长说,行业院校要从经济体制改革中吸取经验。回想前些年造船企业率先进入国际市场,有些企业还老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订货计划,至今严重亏损;有的企业当时主动进入市场,但随后又不研究市场,结果垮掉了,很是可惜。主要是人和技术的原因。我们高校要从企业进市场过程中吸取某些教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